开发区用北京0.35%的土地,贡献全市30%的工业增加值。开发区地均产值201亿元/平方公里,人均生产率是全市的近2倍,万元GDP能耗约是全市的一半,万元GDP水耗是全市的四分之一。
开发区不断完善“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亦庄国投累计完成投资项目165个,投资金额超760亿元,资产放大近3倍。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松
坐落于首都北京东南五环外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们通常称之为“北京亦庄”。
从2016年至2020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3%,规上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11.3%,全口径税收年均增速11.4%,较“十二五”末增长71.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17.3%,是“十二五”末的2.2倍;在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自2016年起跃居第4,始终处在第一梯队。即使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区在实现零感染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也全部实现正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完成2045.4亿元,增速6.4%。
“开发区用北京0.35%的土地,贡献全市30%的工业增加值。”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胜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开发区地均产值201亿元/平方公里,人均生产率是全市的近2倍,万元GDP能耗约是全市的一半,万元GDP水耗是全市的四分之一。2020年在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排列第4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能够取得较好发展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产业基础及政府对发展环境的优化。”梁胜说。
近些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速。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于北京各区之首,与中关村科学城等“三城一区”成为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成为北京“实体经济发动机”。
敢于取舍,会取舍
中央要求,北京要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抓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城一区”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
作为“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因此而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职责使命。
随着北京严把准入关口,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聚”和“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在北京,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2016年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数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
这“三降三升”表明通过疏解功能做“减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探索走出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
本刊记者了解到,开发区按北京市要求,不断抓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退出消费类电子产品组装、印刷机械、冶金机械以及化工等污染较严重,且没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通过并购重组引进国际优质项目完善产业链布局。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最痛的就是“取舍”,最难的也是“取舍”。从3.8平方公里起步的亦庄,对这种选择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数据显示,亦庄现有工业、商业、多功能用地面积不足270公顷,说寸土寸金绝不为过。“要敢取敢舍,更要会取会舍。”梁胜说,对于被市场淘汰的落后产能,开发区帮助企业果断转型。
近年来,从回购诺基亚厂区支持北汽新能源、改造北人现有厂房建设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嫁接三洋能源厂区支持鹏博士再利用……产业用地的城市更新,累计为高精尖产业提供45宗,约2400亩产业用地空间,培植壮大高精尖产业“白菜心”。
本刊记者了解到,开发区已由原来电子信息产业一家独大,实现如今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四足鼎立”的新格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打造产业生态,同时坚持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实现了新型显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打造出中国第一条、世界第二条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并且积极推动京东方建设创新中心总部,在下一代LCD关键技术、下一代AMOLED技术、VR/AR显示技术和传感集成技术四大方向开展布局。
汽车产业是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的龙头。2020年,开发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139.8亿元,是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建设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排头兵”。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传统汽车产业链,并聚集采埃孚、佛吉亚、麦格纳、海斯坦普等数十家知名零部件企业,相关零部件产值已突破2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在北京市占比连续多年超过50%,2021年上半年实现产值806亿元,同比增长194%。聚集了包括拜耳医药、北京生物、凯因科技、泰德制药等1700余家企业,培育康龙化成、神州细胞、昭衍新药、永泰生物等17家上市公司,建成以肿瘤诊疗、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品检测、药品研发为一体的临床研究型医院,已经逐步构建起了从疫苗研制、抗肿瘤、抗病毒到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生产等主要病种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全覆盖。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制造、商业航天、北斗导航、数字经济。拥有智能装备产业相关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以金风科创为龙头的风电产业板块;以安川首钢机器人和哈工大机器人为龙头的机器人产业板块;以SMC为龙头的关键基础零部件板块;以施耐德和ABB为龙头的电力和电网装备板块,等等。
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进行药物研发(2019年2月11日摄) 任超摄/本刊
确保每个创新环节安心创新
鳞次栉比的高楼、厂房,开发区出现越来越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品牌——京东方、京东、施耐德、GE、康宁、奔驰、可口可乐……
面积59.6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如今已经拥有企业35747家,包括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30余个项目,并形成高端汽车和产业互联网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4家百亿级企业、7家50亿级企业、38家10亿级企业。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及政府对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
一是吸引培育创新人才,也就是帮企业找人。“除了创新,还是创新”。梁胜说,“创新的前提,就是要吸引培育创新人才。”
在人才争夺战中,留得住更为关键。开发区在居住、教育、医疗、生态等方面下功夫,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政策制定与落实,为人才留得下保驾护航,真正做到了筑巢引凤。
——建成全市唯一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019年又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唯一的“无废城市”试点。执行最严格的投入产出、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准入标准,采用最先进技术推动气、水、声、土等污染综合防治,建成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建立高水平教育医疗体系。引入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北京二中、同仁医院等优质办学、办医主体,建立高水平均衡化的教育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七类住房供应体系保障职住平衡。统筹解决职住平衡,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分层分级供给居住空间,构建了青年公寓、白领公寓、人才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普通商品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满足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居住需求。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6%。在亦庄新城范围内统一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到疏密有致、绿道穿城,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6%,就连公园里都有不少黑科技。
二是投融资服务体系不断升级,也就是帮企业找钱。梁胜介绍,开发区发挥国有投融资平台作用,采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与上交所、深交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助推科技创新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开发区支持培育一批在开发区起步、成长的“独角兽”“科技小巨人”等创新企业,完善企业培育梯队,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中小企业创新-高质量研发机构聚集”的发展态势。
三是搭建各类专业交流平台。至今,开发区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全球智能工业大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汇聚美、德、日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顶尖专家,吸引国内外上千项科技成果参与交流对接。
目前,这些措施吸引了大批创新人才。开发区已建设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50多家,各类新型产业研究院10余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制度保障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本刊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新,开发区在多个领域涌现出了很多喜人成果。
比如,开发区与芯成半导体(ISSI)、豪威科技(OV)、Mattson设备公司和瑞典Silex(MEMS晶圆代工厂)等海外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助力我国在存储器、图像传感器芯片、半导体装备、MEMS(微机电系统)等关键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填补国内相关产业空白;建成国内最大的12英寸晶圆代工厂,有效支撑集成电路国产装备和材料验证;建成北京市首条引领国际标准的MEMS代工生产线,填补国内纯MEMS体硅工艺代工线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平台型芯片SoC(又称“北极星”)打破国外垄断,将广泛应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安防、机器人视觉等领域。
为协助企业科技成果落地成金,开发区成立对接专班,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产业联盟、促进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资源整合优势。
一方面,开发区不断完善“产业联盟、研究院、专利池、公共服务平台、基金、特色产业园”六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亦庄国投累计完成投资项目165个,投资金额超760亿元,资产放大近3倍。开发区还成立了包括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北京创投联盟在内的56家联盟,每年设立100亿元产业专项资金、10亿元科技创新资金,推动有组织的技术创新,吸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产业联盟、投资机构入驻,集中开展企业服务;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牵引,龙头企业出题,聚焦重点领域,发布实施10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现对标解决开发区需求项目;聚焦主导产业发展,面向未来产业布局,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外资研发机构、重大创新平台入驻,加速一流创新要素集聚。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在开发区设立重点实验室、战略科学家工作站等前沿创新机构,带动高水平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落地。
另一方面,开发区还建设了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助力企业的投融资对接,有效地活跃了区域创新创业氛围。
“开发区拥有亦庄国投的产业投融资平台。”梁胜说,开发区通过用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等重点基金吸引重大项目落地。亦庄国投母基金共参与设立基金近70只,基金总规模近6000亿元。
随着保障制度不断优化,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在北京亦庄不断发展壮大,占全市比重逐年上扬。
产业功能与社会功能如何齐头并进?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如何实现双赢?——致力于打造“升级版”开发区的亦庄人还在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