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网贷行业经历了潮起潮落。前两年可以说是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网贷平台数仅2014年就新增了近1000家;但到了今年,却是分外痛苦的一年。
网贷行业自形成以来由于监管政策和体制缺失、业务边界模糊、经营规则不健全等,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风险隐患。
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自然不会放纵其野蛮生长。
去年年底,网贷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2016年8月24日,堪称最严网贷新政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落地。
《暂行办法》发布近2个月,网贷行业一方面对照办法中的方案进行整改,另一方面也在谋求转型;但对于那些实力弱、转型难的中小平台来说,就只有停业退出一条路可选。
淘汰平台数占比近6成
盈灿咨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9月月报》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02家,相比8月下降了33家,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5家。预计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仍将进一步下降。
监管趋严、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投资人信任度降低、获客成本激增等因素,都加速了网贷行业的大清洗。
截至2016年9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了2076家,9月单月停业及问题平台达98家。随着《暂行办法》的推出,停业转型数量要明显多于问题平台数量,其中问题平台40家(跑路32家、提现困难8家),占比40.8%;停业平台58家(停业57家、转型1家),占比59.18%。
“(行业)暂行办法出台后的一年整改期内,停业转型平台数量仍将继续增加,良性退出对于网贷行业健康发展无疑是件好事。”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盈灿咨询总经理马骏分析指出。
网贷利率回归理性
今年以来,网贷行业的综合收益率在持续下行。
2016年9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首次跌破10%,为9.83%,环比下降了0.25%,同比下降了2.8%。《暂行办法》出台后,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加剧且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行业综合收益率相应下行。
市场人士指出,利率下调既能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也说明网贷行业正加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上述数据也显示,淘汰平台数已接近6成,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预示着行业的深入洗牌。
数据显示,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46.37%;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占比为35.41%,8%以下低息平台占比继续增加,为11.42%。
对此,易通贷CEO康文分析道:行业综合收益率下行符合我国资金成本处于低位的现状,P2P网贷的利率包含基础的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两部分,降低风险溢价有利于降低网贷风险,更好地保护投资人利益。而与此同时,应该关注的另一个现象是网贷交易规模持续增长,这表明投资人决策趋于理性,在追求高收益之余更加看重安全。
已经转型和在路上的
监管细则出台后,对借款人的借款额度做了限定,个人限额20万,企业限额100万。该项细则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一直做大单业务的平台。
在监管细则发布初期,红岭创投并未做出明确回应,在持续发布了几项大单后,红岭创投终于在《暂行办法》落地一个月后的9月24日,发布了名为《红岭的大标还有多久?倒计时已经开始!》的帖子,关键信息即:2017年3月28日,红岭创投线上平台限额以上的大单产品将全部停止发新标。自该日起,平台新发的产品都将以限额为标准。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称,在过渡期内,线上大单产品还将继续。除此之外,周世平还透露,“目前已经开始大单模式的转型,月底线下大单的试点正在测试中”。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红岭创投目前拥有私募牌照,通过私募方式来进行线下操作的可能性很大。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看来,所谓从线上转型至线下,主要指对接借款项目的资金由线上的P2P投资人小额资金转型为线下的机构资金或合格投资者资金,通过去“P2P化”来改变项目的业务属性,从而规避网贷监管办法的制约。
成立于2013年的积木盒子,可以说是转型次数较多的P2P网贷平台。去年12月,积木盒子宣布转型为全球化智能综合理财平台;今年6月,成立了PINTEC集团,定位于智能金融服务商;9月26日,却再次将PINTEC集团拆分,分为积木集团和PINTEC集团。
业界认为,积木盒子的再次调整,应该是受到网贷新政的影响。新浪科技还注意到积木集团申请了小贷牌照,业内人士表示这就使得积木盒子在借款额度的限制下找到了一条生路,即当个人借款和企业借款超出监管要求时,可转到积木小贷。
多数平台前路不明
业务转型和升级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P2P网贷平台的共识。“消费金融”、“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已经成为了P2P网贷行业新的热点。
“转型小额分散做消费金融?我感觉消费金融哪怕有机会,也只是小部分人的机会,绝大部分的企业是不可能完成转型的。”仁和智本资产管理合伙人江南愤青表示。
在江南愤青看来,消费金融,因为是小额借贷,意味着成本高,获客成本高,同时风控成本也高,凡是能在这两个成本端获得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有机会脱颖而出。
对于一大批综合实力较弱、业务模式转型困难的中小平台而言,将不得不选择停业退出。而对于那些以房产、票据等大标为主要业务的大平台来说,或是寻求交易所模式,或是转向消费金融等,尽管有了大致的转型方向,但转型的道路依然艰难。